阅读笔记丨《额尔古纳河右岸》——少数民族消亡史
条评论额尔古纳河右岸一书,就是一部古老的游牧文明被现代文明蚕食直至消亡的历史。鄂温克族这一民族仍有后裔,但是不再放牧驯鹿、不再居住在乌力楞,也不再有萨满了,这实际上意味着这一文明的消失。
鄂温克族的生活是相当有秩序的。他们分布在一个个乌力楞中,逐水草而居,有自己的神明。每个部落各自有酋长和萨满,一个酋长死后会推举新的酋长,一个萨满死后三年会自然诞生一名新的萨满。他们将去世的孩子葬在向阳的山坡,将去世的成人葬在树间的山风中。在大兴安岭山脉中,这样的民族自有其生存循环的逻辑,他们的生活方式是自洽的,本可以就这样无穷尽地继承下去。
然而,自从日本人进入山林开始,直到新中国的工业轰隆声笼罩整座山脉,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开始发生无法避免的冲突与融合。当族人被强迫下山训练,当林中树木和苔藓越来越少,这一文明的生活循环被掐断了。他们无法再依赖原有的方式继续下去,这一民族被迫与外界进行频繁接触,其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受到连续的挤压与破坏。而文明与文明之间并不兼容,最终一定会有一种文明将另一种文明吞没,而鄂温克族的文明就是被吞没的那一个。
仔细想想,外面的世界真的不可接受吗?小说对于这一问题的描述相当冷静。对山林的开发使得这里不再适宜大量驯鹿和鄂温克族人居住,但是社会主义的世界也带来了免费安全的住宿条件,提供了良好的医疗和教育资源。人们的寿命将得到大幅延长,不用再为寒冷饥饿所威胁。外界的文明早就铺好道路,准备将这一民族的人们全部接纳为它的一部分。
然而作为代价的,是整片浩瀚的星空、森林的露水、充满神性的驯鹿、这一古老的文化体系。这一文化是如此美丽,人们对于自然的深刻理解如此动人。读完后我想,故事中的人们无论是喜是悲,都具有如此鲜活、如此厚重的生命;而习惯居住于城市中的的众人,却好像都沿着一条既定的人生路径盲目地行走,轻飘飘地像一片羽毛。究竟怎样的生活称得上更好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