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再次看完5篇研报,距离完成28篇的任务还剩14篇。预计周五全部完成,再接再厉。

今天读到两个比较有趣的观点。

为什么因子会失效?

众所周知,大部分量化研究无非不停地挖掘因子。这些因子被使用当然是因为在回测中表现了不错的效果,换言之在历史数据上“有效”。但是目前量化行业的现状是挖掘出的因子往往很快就会失效,不再能带来收益。为了保证持续不断的收益,就必须不停地挖掘新的因子。

因子失效的原因有很多,最容易想到的原因来自于市场有效假说。一个因子如果有效,就会被大家都不断地挖出来,而如果大家都使用这个因子,那么就大家都赚不到钱。

而今天研报的观点认为,因子会随着市场风格的变化而变得有效或者失效。这也是很好理解的,比如如果市场行为更倾向于价值投资,那么估值因子就会倾向于有效。那么今天的例子是什么呢?对于行业轮动的因子来说,其是否有效,与行业轮动的速度有关,即与赚钱的行业的更替迭代速率有关。

当然,行业轮动速度并不是一个常常变化的量,但是从2019年起到2023年中,A股的行业轮动速度确实在不断加快。相应的,某些仅在慢轮动时期成立的因子,现在变得不成立了。

这些因子具体是什么并不是最重要的。重要的是,认识到因子会随市场风格变化而效果发生变化的事实。一个因子失效了不代表它未来不会重新有效,反之亦然。

行业动量和个股动量的不同特征

动量效应在外股有效,在A股却变得无效了,为什么?有文章认为是因为A股的散户交易规模较大,导致A股动量因子失效。

今天的文章认为,动量在个股上失效乃至表现为反转,但是在行业上仍是成立的。那么为什么两个层次会表现出相反的特征?

我们将价格变动拆解为盈利变动和估值变动两部分:
$$
\displaylines{
{Price_{T+1}\over Price_T}={PE_{T+1}\over PE_T}\times{Earning_{T+1} \over Earning_T}\\
\Updownarrow
\\
1+r_{index}=1+g+r_{pe}+g\times r_{pe}
}
$$
盈利变动相关动量因子在个股上是有效的,但是估值却不会。这是由于市场投资者局部的交易习惯, 局部错误定价导致短期个股估值呈现较强负相关。

那么,如果要构造能够在个股上有效的动量因子,就可以考虑剔除其中的估值因素。具体方式这里不展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