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像舍友所描述他经历的那样,我此时此刻正在面临一个挥之不去的问题:量化这条道路究竟是否走得通?

自从上一份实习 9 天被辞退以来,尽管我投递了几十家公司,也在准备笔面试,但是今天拿到第一份笔试时,焦虑再次弥漫出来。究其原因,我没有信心,而且我失败太多次了。

我现在习惯于为某一份笔面试做更多的准备。除了平时的积累以外,我会对这个公司的背景、策略类型、收益情况做更细致的调查;对于笔面试,我会习惯性地上网翻个底朝天,看看能不能挖掘出一两份笔面试真题。

这家公司的笔试真题还真被我挖出来了一份,但不是我这个岗位,是一个量化开发岗位的实习笔试。而从 HR 向我透露的考察方向来看,很有可能我做的笔试题将会与这一份笔试题不同。而即使是这一份笔试题,大部分题目我同样写不出来,需要一道一道地上网去查。这真的会让我觉得自己没有办法通过这份笔试。

在我看来,这类笔面试实际上无法检验我的真实水平。首先,笔面试中涉及的绝大部分问题都与实际业务无关——量化研究根本用不上 brain teasers、稀奇古怪的概率题。其次,我明白我的优劣势在哪里:我擅长于整合信息并快速学习,但是非常不擅长于记忆,而这对于量化笔面试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劣势。量化机构的笔面试在我看来考察的内容范围是非常广泛的。从脑筋急转弯、概率论与统计学、微积分与线性代数,到数据结构与算法、机器学习或深度学习算法、计算机语言基础,再到衍生品定价、宏观基本面分析能力,你完全无法预测面试官会从哪个犄角旮旯挖出一个知识点来考察你。即便问的问题相对比较基础,也需要一个庞大的知识面来覆盖。而对于我而言,尽管这些知识的大部分我都涉及过,但是无法形成长期记忆,经过一段时间就会变得生疏,我不知道该如何克服这一阻碍。

然而笔面试这一关始终没有办法绕过去的,我必须面对这一份笔试题,尽管我对于是否能够通过笔试没有什么自信。即便通过了笔试,后面一两轮的面试就更加没有把握了。

也许我应该试试一些券商资管、小机构?似乎是时候学会降低预期。

又或许像舍友那样,经历无措之后走通了这条路?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开出彩票。

是时候睡觉了,就算是为了健康,也要好好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