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悉达多——一首印度的诗》,作者却是德国人黑塞,这是我读完全书才发现的事实。然而书中的文字充满佛教的神谕,朴实的语句仿佛真的出自一位得道僧人之手。 读书的时候我常常在想,一个凡人执笔如何能够描述圣人的思想?实际上所谓圣人的思想不过是作者的思想,然而这个思想是否完全贯彻于作者的一言一行当中?我觉得难说。 实际上我没有办法评判这本书中所涉及的思想,实在地讲,...
阅读全文
就像舍友所描述他经历的那样,我此时此刻正在面临一个挥之不去的问题:量化这条道路究竟是否走得通? 自从上一份实习 9 天被辞退以来,尽管我投递了几十家公司,也在准备笔面试,但是今天拿到第一份笔试时,焦虑再次弥漫出来。究其原因,我没有信心,而且我失败太多次了。 我现在习惯于为某一份笔面试做更多的准备。除了平时的积累以外,我会对这个公司的背景、策略类型、收益情况做...
阅读全文
这是绿皮书刷题记录系列的第 2 篇。 今天涉及的是我很久没有复习过的微积分与线性代数,因此稍微吃力一点。我们先将书中涉及到的所有数学知识点整理一下。 数学知识整理极限与导数 Derivative: Let $ y=f(x) $,then$$f^{\prime}(x)=\frac{d y}{d x}=\lim _{\Delta x...
阅读全文
这是绿皮书刷题记录系列的第 2 篇。 Trailing ZerosHow many trailing zeros are there in 100! (factorial of 100)? 首先,1 到 100 已经存在 11 个 0。 其次,$2\times5=10$,因此所有尾数为 2 和 5 的组合可以组成一个 0,因此又有 10 个 0。 ...
阅读全文
《A Practical Guide to Quantitative Finance Interviews》(俗称绿皮书)是一本经典的量化笔面试指南,内含大量量化笔面试中的真题。尽管这一本书在2008年即出版,但如今国内很多量化私募笔面试中仍包含与书内相同或相似的题目。因此若要准备量化笔面,这本书必不可少。 互联网上关于这本书的整理已经很丰富了,因此这一系列...
阅读全文
今天早上mentor的一记电话直接宣告了我长达9日实习生涯的终结。电话上mentor直言我的基本面研究经验和能力没有达到她的预期(她本来以为可以开箱即用),而且效率比较低(28篇研报用一周才读完,正常应该两天),正好这段时间各家机构都在开暑期,我可以去寻求其他机会。 让我自己意外的是,这没有带给我很大的情绪波动——毕竟上一次我终面被拒之后郁闷地跑到神仙胡走了...
阅读全文
今天顺利提前完成5篇研报,并四点跑到罗湖去自提了一个二手显示器(没有包装,提得我的手臂都要崩溃了)。总的来看现在阅读研报比之前要更快,也更容易提取关键信息。继续总结一下今天的思考与收获吧。 研报的可信度这几天越来越强烈的一种感受是,对于阅读的这些研报中的结论没有信心。一方面是因为这些研报肯定有一定夸大成分,只挑好的数据展示;另一方面,很多研报对因子及其参数都...
阅读全文
今天鼓起勇气向mentor问了一个问题。毕竟她之前电话似乎不满意我与她交流的频率,而我这几天读研报又没有啥很想问的问题😓。 今天的研报收获不多,分享一下对于一个因子好坏的判断方式。 好因子or坏因子?挖因子是为了丰富策略,策略是为了赚钱。因此我们挖因子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赚钱。那么只有能赚钱的才是好因子吗? 因子的作用在于选出那些比较好的股票,或者在某一股票...
阅读全文
今日再次看完5篇研报,距离完成28篇的任务还剩14篇。预计周五全部完成,再接再厉。 今天读到两个比较有趣的观点。 为什么因子会失效?众所周知,大部分量化研究无非不停地挖掘因子。这些因子被使用当然是因为在回测中表现了不错的效果,换言之在历史数据上“有效”。但是目前量化行业的现状是挖掘出的因子往往很快就会失效,不再能带来收益。为了保证持续不断的收益,就必须不停地...
阅读全文
传统的多因子组合方式,我目前见到过两种: 因子打分。若现有多个因子,当因子值大于零意味着预测价格上涨,因子值小于零意味着价格下跌,那么可以将这些因子对资产一一打分,若某一因子对某一资产的值为正,则+1分,否则-1分。那么择股的时候,可以选取分数较高的股票。 因子合成。这是一种将多个因子合成为一个因子的做法,比如简单求均值、加权求均值等。 这两种方法都有一...
阅读全文